某天孩子睡到清晨五點多醒來討奶,
我打算先幫他換尿布再餵奶。
但這小子如果半夜醒來又想吃奶,很常會在換尿布時崩潰大哭,
我一邊怕吵醒熟睡的老公一邊想動作快一點讓他別哭了,
就在換完尿布時,房門口傳來敲門聲,是婆婆。
婆婆怕吵醒老公,所以問我要不要她把孩子帶去客廳哄,讓老公可以多睡一下,
我淡淡的回婆婆「沒事,剛剛是在換尿布,他餓了我餵奶就好」。
當然知道婆婆是好意,老公平常工作要早起,被吵醒不能好好睡是件辛苦的事,
剛開始搬回來婆家婆婆也曾提議讓老公去睡小叔空著的房間,
以免被孩子半夜醒來吵到。
從產後至今,我發現到了一件事。
很多新手爸爸對於『當爸爸』這個職務的內容難以上手、甚至沒有當爸爸的自覺的原因,
就是因為有後援。
女人從懷孕那刻就開始在練習當媽媽,
在醫院、在月子中心、甚至剛開始回到家,基本上都是媽媽主力在照顧孩子,
男人通常還不知道自己當了爸爸之後應該「做什麼」,
而通常會產生四種狀況:
一是爸媽分工合作照顧小孩;
二是媽媽主力照顧,爸爸當輔助;
三是媽媽獨自照顧,一人攬下所有小孩的事,爸爸完全不插手;
四是媽媽主力照顧,婆婆媽媽當輔助。
第一種是爸媽兩人分配孩子的工作,例如媽媽負責餵奶、爸爸負責洗澡,
這種情況建立在爸爸有餘力而且熱愛參與孩子的事務,
或是媽媽也在回到工作崗位的情況下。
第二種是讓爸爸參與處理小孩的工作,這更適合媽媽全職照顧小孩的情況。
例如一起幫孩子洗澡、或是當媽媽在洗小孩衣服時陪小孩玩等等。
這兩種我覺得是比較完美的狀況,男人會在過程中逐漸學習如何去做一個爸爸,
對於孩子成長過程也會比較有心。
第三種是最糟的狀況,爸爸跟小孩不親,媽媽如同偽單親,
爸爸不是ATM就是無功能。
我今天要談的是第四種。
第四種的爸爸,不見得不願意參與孩子的事務,
而是因為有婆媽的存在,爸爸無法發揮功能。
婆媽自己很想參與孫子的事務,會取代本來是爸爸該協助的事,
或是認為『男人不會啦』,而理所當然的把育兒一事全歸在媳婦跟自己身上,
更有甚者,是捨不得自己的兒子又要工作又要育兒,
綜合以上幾點,爸爸功能被架空,
其實是一件很可惜的事。
夫妻間有了孩子後,是一個嶄新的階段,
應該一同享受育兒的過程及箇中滋味,
當婆媽取代了爸爸的工作後,
也很容易造成爸爸習慣性將孩子交給婆媽。
我相信有種案例非常常見,
媽媽在家時顧孩子顧的天經地義理所當然,
當媽媽有事離家(出差、出國、回娘家...),
把孩子交給爸爸,往往爸爸就是轉交給孩子的阿嬤去帶,
長久下來很可能會降低爸爸對『小家庭』的責任感,
以及對孩子的責任感。
回到一開始我所講到的,關於孩子吵到爸爸睡覺一事,
雖然爸爸會很累,但我覺得這也是參與的過程之一,
無論媽媽是不是全職帶孩子,育兒都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。
有一種場景是,孩子半夜哭鬧,
爸爸對著媽媽吼罵:「你快帶他出去!吵到我睡覺!我明天還要上班欸!」
「為什麼你哄不住他!害我沒辦法好好睡覺!」
媽媽滿懷抱歉,好像孩子哭鬧都是她一個人的錯。
老公上班要很早起床,而且是屬於勞力工作,沒睡飽會很累,
但儘管如此,老公也從不曾因為小飛半夜哭鬧而提出要去小叔房間睡,
也從來沒有對我說過這種話,
如果我正在擠奶、洗澡,他會睡眼惺忪地坐在小飛床邊試著哄他,
有時候我進房看到這畫面會忍不住微笑,
(當然不是幸災樂禍的笑)
是一種,帶有幸福感的笑,
當了媽之後看著自己心愛的老公抱著小孩,
那畫面特別可愛~
我很高興我的老公是個願意參與育兒的男人
(雖然這也是應該的啦)
不得不說,婆媽們願意幫忙是一件值得感激的事,
但有時候也會很希望婆媽能稍微學著放手,
讓終於當上爸媽的我們也能享受到育兒的辛苦與樂趣,
箇中滋味畢竟還是要體會過才了解~
而親愛的身為丈夫的男人們,
千萬不要忘記,生養小孩不是出顆精子就好的事,
生小孩更不是只為了傳遞你家的香火(X),
而是跟你的另一半一起經歷人生的另一種道路。
不要吝嗇去學習育兒知識,
不要把「我不會」當成理所當然的擋箭牌,沒有人天生會帶小孩,
身為媽媽的我們生產完也是從手忙腳亂、被寶寶不知為何而哭搞到崩潰、
一邊摸索一邊學習而來,我們根本沒有權利推說「我不會」。
適時的盡當爸爸的義務,適時的阻止婆媽插手,
畢竟這孩子是你們共同的結晶~
當爸爸不是只有賺錢而已,你是爸爸不是ATM!!
喜歡的話麻煩幫我按個讚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