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,
追完這部戲後覺得意猶未盡,6集實在太少了~
觀看大家的評語,許多人為了阿樂的死而惋惜。
很多人在看電影、電視劇時喜歡快樂的結局,
甚至會因為結局不符預期、或是有遺憾而把整部片都評價的很糟;
然而人生,就是充滿了遺憾。
沒錯,這部戲有不少老梗,劇情走向也不難猜測,
而其中的不完美卻讓這部劇集更加真實。
這部戲稱不上是神作,但它很出色,
除了不拖戲的節奏外,其實很多的細節都是你我身邊會發生的事。
我想聊聊,關於在這齣戲裡我看到的,寫實的地方。
1.酒駕肇事
阿樂死於酒駕肇事,酒駕的新聞天天在電視上演,
只是當你我不是那個受害者跟受害者的家屬時,
無法深刻的體會那種心痛。
這齣影集在23個國家播放,這個在台灣常見的問題也很諷刺地傳到國外去了。
(不知道為什麼回頭去找再找不到酒駕那句台詞的畫面)
2.阿樂的死
我們常看到電視劇裡,即使出了車禍也會好起來,
變成植物人有一天會醒,甚至如果要發便當也會讓他跟女主角說些什麼才走。
阿樂連爸爸最後一面都沒見到。
然而這在現實生活中,不是很常見的情景嗎?
我自己的祖母,離開人世的那天,我爸正在國外工作,
連最後一面都來不及見到。
事事終究無法盡如人意,阿樂這個角色被賜死,
反而更添加了些許惆悵,讓觀眾們即使在戲完結以後仍然會牢牢記得「阿樂」。
3.求醫不成,就求神吧
宗教的意義很多時候在於人們心靈的那份支持,
這份依賴在台灣的婆婆媽媽們身上非常顯而易見。
醫生宣告無法醫治,因此抱持著最後一絲的希望期待未知的力量能夠拯救他們;
自身的力量無法改變的事情,期待未知的力量能讓一切突然都如自己的意;
沒有勇氣去面對的事情,期待未知的力量能給予自己信心。
這部戲深刻描繪了台灣人對於宗教信仰的依賴,
但同時間,也若有似無的在告訴觀眾:相信自己的那股念力,比神力更加重要。
在議員順利選上時,金老師說:『人若心安,事情自然就會順』,
在第6集的最後,宮廟門口的牌子寫著『人生盡量自己作主』讓許多人看完笑了,
而這也影射了有多少人把自己的人生寄託在這未知的力量上,
反而失去了自我。
4.台灣人的自我中心
這一點或許有點偏頗,讓我感覺到這一點是在小真辭職後,
一堆人擠在宮廟門口吵鬧的畫面。
很多人大概忘記了其他人也跟他們自己是一樣的,
有自己的人生,有很多身分,
並不是只是他們看到的那個角色,
仙姑如此、大家常常在討論的服務業也是如此,
但很多人往往自我中心的看其他人,
「你身為仙姑怎麼可以不在」「我們需要你妳怎麼可以辭職」,
儘管有人會覺得「就是需要幫助才會來找啊」,
但並不是你有需要,世界就會繞著你轉。
這部戲以通靈少女謝雅真貫串了幾個小故事,
期望父母陪伴而假裝卡到陰的小凱、
一直悔恨沒有伸出手幫助被霸凌而自殺的女老師的教官、
(對不起我只找到這張)
唱著寫給已逝的戀人的歌的當紅歌手、
醫院無法救治癌末的妻子只好求神的議員...
通靈少女不光是人與鬼的溝通媒介,
更是一個撫慰人心的角色,
也造就了這齣戲最動人的地方-人與人的相處及情感。
這齣戲裡很多不完美,
Alice跟她的戀人天人永隔了、
教官內心始終有對邱老師的愧疚、
小真沒來得及赴約跟阿樂的第一次約會、
終究沒等到父親的阿樂......
也許這是讓觀眾特別感傷的原因。
就像人生一樣真實,充滿了我們來不及挽回的遺憾。
也藉由這些小故事、包含阿樂的死,來告訴我們,
『要珍惜身邊的人』,盡可能地減少可能的遺憾,才不會後會當初。
小丸子她姐也說過嘛。(誤)
【通靈少女】-他很小品,但很觸動人心。
噢對了,阿樂好可愛
最後附上這首,只要看完這部影集就會不停在腦海repeat的插曲:
